【www.taipeisailing.org--歷史】
2014年沙河市初二歷史上冊12月聯考試卷(新人教版附答案)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最諷刺的是,作為這場戰爭之直接起因的鴉片在這項條約中竟然只字未提。”這項
“條約”是指(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2.2013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全國各地高校紛紛開展了演講比賽、文藝匯演、讀書會等活
動。小林同學準備參加五四青年節演講活動,下列素材不可以作為演講內容的是( )
A.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是其導火索 B.五四運動提出了“自強、求富”的口號
C.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D.五四運動中要求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3.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寫了一首感懷詩:“四十年前(即1921年)會上逢,南湖泛舟語
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指主盡美)與恩銘不老松。”董老詠懷的歷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的召開 B.南昌起義的爆發
C.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D.秋收起義的爆發
4.1918年,新文化運動出現了新的變化,這里的“新”是指( )
A.改變了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 B.以進化論為指導思想
C.開始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 D.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5.中共一大確定的 黨的中心任務是( )
A.推翻資產階級政權 B.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C.實現共產主義 D.領導工 人運動
6.中國共產黨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得到的教訓是
A.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B.必須把工作重點從城市轉移到農村
C.必須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D.必須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
7.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意義在于( )
A.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B.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
C.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局面的形成 D.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8.“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地區,他們的領導人之
一是毛澤東。 毛澤東這時……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實現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爭 B.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C.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D.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9.“九一八”事變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將自己的裙子送給蔣介石,并在裙子上賦詩一首:“妄自稱男兒,甘受敵人氣。不戰送江山,萬世同羞辱……”詩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
A.華東地區 B.華北地區 C.平津地區 D.東北地區
10.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蓄意挑起戰爭,悍然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起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抵抗。此史實反映的信息是( )
A.中國軍隊取得抗戰以來第一次重大勝利 B.中國人民開始了局部抗戰
C.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D.三大戰役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11.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 力量是( )
A.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抵抗 B.蘇聯紅軍的參戰
C.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 D.美國投放了兩枚原子彈
12.李大釗創辦的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雜志是( )
A.《青年雜志》 B.《外國公報》 C.《時務報》 D.《每周評論》
13.下列哪一位歷史人物不屬于北伐戰爭的主要對象( )
A.張作霖 B.吳佩孚 C.袁世凱 D.孫傳芳
14.中共制定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主要依據是 ( )
A、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日矛盾發展成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
B、國民黨內部分化加劇,多數國民黨將領要求與共產黨合作
C、國共矛盾仍然是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
D、國共兩黨的矛盾已經解決
15.在重慶談判中,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握手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贏得了抗戰的最后勝利 B.確立了國共兩黨聯合政府
C.簽訂了“雙十協定” D.確認了解放區民主政權的合法地位
16.20世紀30年代中期,在中國大學生中傳唱著許多歌曲,這些歌曲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是( )
A.歌唱祖國 B.追求理想 C.抨擊時弊 D.抗日救亡
17.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離 延安是在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 )
A、山東解放區 B、中原解放區 C、陜甘寧解放區 D、大別山根據地
18.“實業救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阻礙 B.科學技術的落后
C.經營管理不善 D.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勢力的壓迫
19.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覆滅的事件是( )
A.北平解放 B.上海解放 C.南京解放 D.重慶解放
20.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
A.敵強我弱 B.左傾領導人的錯誤指揮
C.帝國主義的支持 D.蔣介石的全線出擊
二、綜合題(60分)
21.(12分)閱讀下列材料: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你知道這首詩是誰作的嗎?描述的是中國革命史上哪一重大事件?(4分)
(2)在此事件的艱苦歷程中,中共中央召開了一次具有生死攸關轉折意義的重大會議,請說出這次會議的名稱?(2分)
(3)詩中反映紅軍克服了哪些艱難險阻?紅軍留給我們的偉大精神有哪些?(6分)
22.(14分)2013年5月9日,“城市記憶•經典上海”——第七屆上海市檔案 館日宣傳月系列活動拉開帷幕。作為系列活動之一,中國近代史的相關展覽也在當日與觀眾見面。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強侵華史,又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抗爭史,也是中國追隨世界歷史發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歷史。
(1)在中國近代史上,西方列強的哪一次侵華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簡要說明這次戰爭對中國的影響。(4分)
(2)中國近代化的起 步在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些什么體現?(6分)
(3)請你概括在中國近代化起步的探索中,經歷的三個階段的特點。(4分)
23. (21分)材料一: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學”),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 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梁啟超在《 科學精神和東西文化》一文中指出,中國人對于科學的態度,有根本不對的兩點:其一,把科學看太低了,太粗了。多數人以為:科學無論如何如何高深,懂得不算稀奇,不懂得不算恥辱。其二,把科學看得太呆了,太窄了。他們以為只有化學、數學、物理、幾何等等才算科學,殊不知所有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只要夠得上一門學問的,沒有不是科學。我們若不拿科學精神去研究,便做哪一門子學問也做不成。中國人因為始終沒有懂得“科學”這個字的意義,所以五十年很多人獎勵學制船、學制炮,卻沒有人獎勵科學;近十幾年學校里都教的數學、幾何、化學、物理,但總不見教會人做科學。
(1)近代史上,哪個運動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這個運動為什么要高舉
這兩面大旗?(6分)
(1)近代史上,哪個運動大力獎勵“學制船”“學制炮”?至少列舉三個例子說明這個運動在“學制船”“學制炮”方面的成就。(9分)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科學的內涵和作用的認識。(6分)
24.(13分)
從上世紀20年代以來,國共兩黨經歷了兩次合作和兩次分裂。80多年來,國共兩黨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左右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影響到中華民族的昌盛,決定著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日久會生情,血必濃于水。國共攜手 ,將被證明是這個偉大進程的重要推手和轉折點。
(1)寫出歷史上國共兩黨兩次重大合作建立統一戰線的名稱及建立的標志。(8分)
(2)你認為 國共第三次合作實現嗎?假如實現,你希望這次合作有什么成果?(2分)
請你結合國共兩黨關系的風風雨雨,談談你的感想。(3分)
河北省沙河市2014-2015學年初中畢業生八年級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
歷史答案
21.(1)毛澤東、紅軍長征
(2)遵義會議
(3)四渡赤水河;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過大雪山;
英雄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和艱苦奮斗的精神。